齐灭宋之战

齐灭宋之战发生于前286年,战国时代齐国攻灭宋国的一场战争。

背景

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其兄宋剔成君逃亡至齐国。前318年,戴偃自立为王[1]。 其后,宋王偃向东讨伐齐国,攻取五城。向南击败楚军,拓地三百余里,向西战败魏军,攻取二城,自始与齐、魏、楚结怨。宋康王又攻灭滕国、讨伐薛国,国力达至顶峯[2],被称为「五千乘之劲宋」[3]。但是,宋王偃为人暴虐骄纵,盛血囊而射天以示威服鬼神、为人嗜酒好色,射杀劝谏他的大臣,诸侯皆称他为「桀宋」[4][5]。齐愍王欲灭宋国以利于向中原扩张,却遭到秦国的干涉。

战争过程

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愍王派遣将军韩聂举兵攻灭宋国,宋国人民长久苦于"桀宋"的虐政,民心离散,遂至城池不守。齐军得以迅速攻破宋国都城。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6][7][8]

影响

齐灭宋之战标志着齐国的兴盛的顶峯。齐国因亡宋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燕国利用这种形势,积极活动,终于和各国结成攻齐联盟,于前284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打齐国,在济西之战大败齐军主力, 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齐国近乎亡国。

参考文献

  1. ^ 《资治通鉴 卷三 周纪三》:宋初称王。
  2. ^ 《史记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
  3. ^ 《战国策 卷二十九 燕策一》: 而又以其余兵南面而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之 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犹取哉?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4. ^ 《史记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
  5.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宋有雀生愍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6. ^ 《史记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齐愍王)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此韩聂之所祷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 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
  7. ^ 《资治通鉴 卷四 周纪四》:齐愍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8. ^ 《史记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告齐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愍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