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谥文皇帝魏文帝,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的嫡长子,[1]母亲是卞夫人。他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迫使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禅让,取而代之。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着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生平

187年,冬,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魏书》记载,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7年,曹丕在夺嫡之争中击败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十月乙卯(十三日)汉献帝刘协逊位,庚午(廿八日)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他感慨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传闻舜、禹通过禅让成为天子)

221年,八月,孙权遣使臣服奏章。丕封孙权为吴王。同年,刘备称帝延续汉室。

222年,孙权复叛,曹丕南征。

226年,五月丙辰(十六日)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丁巳(十七日)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曹叡继位。六月戊寅(九日),葬首阳陵。

执政

曹操死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内政

外交

作风

文学成就

诗歌

理论

影响

评价

逸闻

家庭

父母

兄弟

曹丕一共有24位兄弟:

后妃

正史人物

野史人物

 崔豹《古今注》曰:「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鹤髻。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侧,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来善为衣裳。皆为一时之冠绝。 」

子女

有子10位:

有女3位:

参考文献

注释

  1. ^ 史仲文. 39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中国全史(百卷本). :「建安二年,曹丕的庶兄曹昂在征张绣之役中战死,按宗法原则,为嫡长子的曹丕实际具有了嗣子的地位。」
  2. ^ 马植杰《三国史》-军屯http://su.gotdns.com/subook/htmpage/9/8085/htm/44.php
  3. ^ 《晋书‧食货志》: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