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之战

东兴之战,发生于魏王芳嘉平四年、东吴会稽王建兴元年(252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歼灭魏军数万。

简介

孙权令作濡须坞,又于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濡须水上筑堤,以防曹魏进犯。

建兴元年(252年)十月,孙权病亡,曹魏大将军司马师欲乘机攻吴,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命人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令将军全端顾守西城(西关),都尉留略坚守东城(东关),以防魏军袭击将东。

十二月,司马师发兵攻南郡(今湖北荆沙)、武昌(今鄂州),并令安东将军司马昭为监军;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率步骑7万攻东兴,欲毁坏大堤。诸葛诞提议三路进军伐吴,由王昶、毌丘俭为诱敌各攻打南郡、武昌;诸葛诞与胡遵为主主力,率兵7万架浮桥攻东兴。

东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并且命冠军将军丁奉、破掳将军吕据、殿中将军留赞等作前锋,并且由领军督尉唐谘作支援,攀山西进以趁机突袭魏军,但因山路狭窄而缓慢前进。东吴大将丁奉亲率三千人精兵赶往,下山后改坐舟楫顺水而下,两日到达东兴并占据徐塘。

当天因降大雪、海象险恶,魏国主将胡遵与部众等人因喝酒轻敌而毫无戒备,魏军大寨防守松散。东吴大将丁奉率三千人精兵,以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然而吕据、留赞也率兵即时赶到。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无心防守,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遇溺,后来魏军毌丘俭、王昶见东兴兵败而烧营败逃,然而吴将唐谘搜出大批魏军来不急带走而留下的粮草和兵器,让吴军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