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俄文: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日文:日露戦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当时的满洲地区(即中国东北)的战争。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满洲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拓展受阻挠。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满洲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按照《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此举引发其他列强的睽觑。在法国、俄国、德国的斡旋下(「三国干涉」),日本同意由清政府出钱赎回辽东半岛。之后1896年俄国与李鸿章签订秘密条约(《中俄密约》),取得通过满洲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东清铁路)的权利。 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稍后又于当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旅大租地续约》。 1903年,横贯北满的东清铁路和纵贯整个满洲的东清铁路南满支线全部完工,铁路枢纽哈尔滨成为旅顺之外俄国在满洲的第二个重要据点。从此俄国在满洲取得极大的优势,独占在内满洲的殖民利益,引发日本强烈不满,以至战争。
按照日本方面的说法,在法、俄、德三国干涉之下,主和派伊藤博文等退缩,造成俄国抢占了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的利益。日本不甘失败,企图通过击败俄国来夺取在内满洲的殖民利益。
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后八国联军侵华,俄国趁机介入内满全境,染指朝鲜,引起日、英的不满。而日本经过多年备战,实力明显增强,1902年又与英国缔结了英日同盟,决心在内满洲地区卷土重来,建立东北亚霸权。
1903年日俄瓜分内满和朝鲜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并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对俄国不宣而战。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陆军总共打了一场围城战(旅顺会战),四次会战(辽阳会战、沙河会战、黑沟台会战、奉天会战),及其它八次主要战役(鸭绿江渡河战役、南山战役、得利寺战役、大石桥战役、析木城战役、榆树林子—样子岭战役、寒坡岭—弓张岭—浪子山战役、库页岛登陆战)。
日本陆军方面出动五个军:第1军(司令官黑木为祯陆军大将,参谋长藤井茂太少将),第2军(司令官奥保巩陆军大将,参谋长:落合丰三郎少将;大迫尚道少将),第3军(司令官乃木希典陆军大将,参谋长:伊地知幸介少将→小泉正保少将→ 松永正敏少将→一户兵卫少将),第4军(司令官野津道贯陆军大将,参谋长上原勇作少将),鸭绿江军(司令官川村景明陆军大将,参谋长:内山小二郎)。
1904年6月30日满洲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大山岩陆军元帅)出击前新编制的四个军(1-4)之组织辖下:
近卫师团(师团长浅田信兴中将),第2师团(师团长西宽二郎大将,后换为西岛助义中将),第12师团(师团长井上光中将),兵站部后备步兵十二大队,同骑兵(支队长秋山好古少将),炮兵各一中队,并同工兵若干。
与第一军随行观战武官团之各国武官计有25位,依右图照片顺序(后排最左边站立之第1位起算)如次:RM Collins,David Frazer,Captain Dhani,Captain Jardine,FA Mackenzie,EF Knight,Victor Thomas,OK Davis,W. Maxwell,RJ McHugh,W. Dinwiddy,Frederic Palmer,Captain Vincent,JF Bass,MH Donahue,Captain,马克思·赫夫曼,不详,不详,不详,伊安·哈密尔顿,不详,不详,不详,不详。
第3师团,第4师团(师团长冢本胜嘉中将),第6师团(师团长大久保春野中将),后备步兵第11旅团,骑兵第1旅团,野战炮兵一旅团,兵站部后备步兵二大队,工兵一中队。另总司令部付总予备第8师团(师团长立见尚文中将)。
第1师团(师团长松村务本中将),第9师团(师团长大岛久直中将),第11师团,后备步兵第1旅团,同第4旅团,野战炮兵第2旅团,攻城特殊步队(攻城炮兵司令官丰岛阳藏少将,并兼第3军炮兵部长),(并包含由第1军转属的野战重炮兵)。尔后再加入第7师团(师团长大迫尚敏中将,原团部驻防地日本旭川,1904年11月20日由大连登陆并入第3军),后加入骑兵第2旅团。
第5师团(师团长木越安纲中将),第10师团(原师团长为川村景明,后调为鸭绿江军司令官,师团长换为安东贞美中将),后备步兵第10旅团,兵站部后备步兵二大队,同工兵一中队,后加入后备第3旅团,及后备第11旅团。 (独立第10师团,于1904年5月19日在辽东半岛大孤山登陆,尔后扩编成第四军。)
第11师团(师团长鲛岛重雄中将),后备第1师团(师团长阪井重季中将),后备第16旅团。
1905年2月20日,日军总司令部在烟台对各军司令官发下奉天会战的作战命令,而各军除再作师团部队调整外,并加入总予备军,组织辖下第3师团(师团长大岛义昌中将),后备第1旅团,后备第13旅团,及后备第14旅团。
海军共打了四场主要海战:仁川海战、黄海海战、蔚山海战、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日本海军组织辖下:
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参谋长加藤友三郎海军少将
日本海军兵学校(校长富岗定恭海军少将)。
司令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旗舰「三笠」: 第一战队:(司令官三须宗太郎海军中将),旗舰「日进」,战舰(三笠,敷岛,富士,朝日),装甲巡洋舰(春日,日进),通报舰(龙田)。 第三战队:(司令官出羽重远海军少将),旗舰「笠置」(舰长山屋他人海军大佐),巡洋舰(笠置,千岁,高砂,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司令官上村彦之承海军中将,旗舰「出云」: 第二战队:(司令官岛村速雄海军少将),旗舰「盘手」,装甲巡防舰(出云,吾妻,常盘,八云,浅间(舰长八代六郎海军大佐),盘手),通报舰(千早)。 第四战队:(司令官瓜生外吉海军中将),旗舰「浪速」,巡洋舰(浪速,高千穗,明石,对马),其后日本海战前5月24日巡洋舰「音羽」 (舰长有马良桔海军中佐)归队。
司令官片岗七郎海军中将,旗舰「严岛」:
闻名的旅顺西线制高点「203高地争夺战」属于旅顺围城战(此役日军投入14万名,帝俄军队23万名,最后日军死伤59,304名。)中典型的攻山头战役,最后激战由第7师团,并第1师团残存部队主攻,之后战术由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定案日军28个连队采舟波性的攻击,每隔15分钟部队接连冲锋。当时帝俄守军拥有日军所没有的先进武器:手榴弹与马克沁重型机枪。而俄军方面辽东地区总司令官是施特塞尔中将(在肯德拉切夫中将12月15日战死于鸡冠山堡垒后继任),旅顺要塞司令官是史密鲁诺夫中将,旅顺港司令官为古雷葛勒维其少将。旅顺地区全部帝俄守军约42,000名,大炮640门,军营52处。 203高地争夺战日军战死5,052名,且日军战场指挥官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于11月30日战死于此役中的203高地西北坡(在战死之地竖有一碑「乃木保典君战死之所」)。乃木希典的长子乃木胜典中尉已于5月27日傍晚5点30分因战受伤死于第2军(由辽东半岛盐大澳登陆)南山战役(此役日军死伤4387名并获胜。在金州俄守军1个师约1万7千名、火炮131门,在南山(扇子山)的俄守军为西伯利亚第5团约4,000多名,此役俄军伤亡约1,100名并败走撤退)中的金州陆军野战医院。日军于1904年12月5日拂晓开始攻击。先是由炮兵重炮(当时从日本东京及大阪190门海岸防卫用的大口径直径28cm的霰弹重炮中紧急运来18门支援旅顺第3军,一发炮弹有300kg重。)轰击山顶俄军阵地,轰击中第27连队集成第三中队冲锋占领203高地西南山顶,接着第28连队集成第一中队肉博冲锋占领203高地东北山顶,傍晚再由集成第25连队攻克203高地中央山顶。守卫高地的俄军全部战死。日军战场记录显示,当日军攻下203高地之西南山顶,东北山顶,及中央山顶时,山顶俄军阵地几无一人存活,俄军可谓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接着日军12月5日傍晚开始,炮兵由203高地的山腰用重炮炮轰旅顺市区俄军要塞,及歼灭港口中帝俄退守旅顺港之第一太平洋舰队(帝俄第一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斯捷潘·马卡罗夫海军中将已于1904年4月13日战死,海军士气低落)残余主力舰只十余艘。自此旅顺帝俄守军苟延残喘,败局已定。之后第11师团攻占东鸡冠山俄军永久堡垒,12月28日第9师团再占领二龙山俄军永久堡垒,二龙山战役为旅顺攻围战的最后一场战斗。 1905年1月2日下午1点,俄军参谋长雷伊斯,及德西建史诺维其上校已在原清朝北洋水师营的农舍,等着日军第3军参谋长伊地知的到来交涉受降条件。 1月5日乃木大将,及其参谋长伊地知,与旅顺俄军辽东地区总司令官施特塞尔中将,及其参谋长雷伊斯,在北洋水师营的农舍签定旅顺俄军投降书。 1月14日在水师营的东边由乃木大将主持战没者招魂祭(竖一柱写:第3军战死病殁各位之灵,柱前摆一颗300kg的霰弹炮),并朗读祭文。此后第3军乃木率领往北投入黑沟台(此役日军死伤9,093名。而俄军战死及失踪2,743名,负伤8,989名),及奉天会战。
以辽阳西北的二公台为起点,日军满洲军总司令部对奉天由西往东(至抚顺)布下第3军,第2军,第4军,第1军,及鸭绿江军的包围战线,日本军共25万名,面对帝俄远东军总司令官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帝俄远东地区总督为阿雷库塞也夫大将)率领的37万名帝俄陆军(当时帝俄全国陆军约300万),开始作奉天会战前的战略准备。奉天会战后统计帝俄军战死8,705名(或有一说:俄军的阵亡人数超过2万名),负伤51,388名,被俘21,791名,失踪7,539名。而日军战死16,553名,负伤53,475名,被俘2088名(其中陆海军1574与21人,主要担任铁道队和邮船船员的陆海军属95与此142人,被俄军逮捕的商船船员159人,摄影班9人)。日军被俘较少的原因之一,除日军军事训练严格与奉天会战的战略布局及战术调度成功外,在日本军人在军国主义的教导下,军人战败到不能撤退时,须以切腹或其它方式自杀以表示对天皇的誓死效忠。但此时日本社会中军国主义氛围尚不浓,战后归国的战俘没有受到任何公开的不平等对待,更有被俘军官与东乡会面得赠金表。此战中日本对待俄国战俘十分人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感。而遣返战俘的消息传来时,关在熊本县的一批俄国军官集体自杀以保全荣誉。
日俄战争以海战(仁川海战)开始,也以海战(对马海峡海战)结束。俄军共死亡四万多人,日军八万人,而当地清朝的平民伤亡也很大,一说三十万人,但根据当时辽东人口,此数字似有误;据战后清廷统计,平民伤亡两万人,财产损失折合白银6900万两。
日俄战争年表 | |
---|---|
1904年 | |
2.6 | 日本对俄罗斯发布最后通牒 |
2.8 | 日本陆军开始自韩国仁川登陆 |
2.8 | 日本海军夜袭旅顺港外驻泊的俄罗斯舰队 |
2.9 | 仁川海战 |
2.10 | 互相宣战 |
2.24 | 第一次旅顺口闭塞作战 |
3.27 | 第二次旅顺口闭塞作战 |
5.1 | 鸭绿江渡河战役 |
5.8 | 日本陆军在辽东半岛开始登陆 |
8.10 | 黄海海战 |
8.14 | 蔚山海战 |
8.19 | 第一次旅顺总攻击 |
8.30 | 辽阳会战 |
9.19 | 第二次旅顺总攻击 |
10.9 | 沙河会战 |
10.15 | 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起航远征日本海 |
11.26 | 第三次旅顺总攻击 |
12.5 | 日本军占领旅顺口203高地 |
12.31 | 第四次旅顺总攻击 |
1905年 | |
1.2 | 旅顺开城投降 |
1.25 | 黑沟台会战 |
3.1 | 奉天会战 |
5.27 | 对马海峡海战 |
9.1 | 俄日两国签署休战议定书,停战 |
10.14 | 缔结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结束战争状态 |
俄日战争最直接的后果是日本对南满(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 关东州租借地(旅顺、大连)以及东清铁路长春以南段(后来的南满铁路)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
日本成为近代第一个通过大规模战争打败欧洲白种人殖民者的黄种人国家,达成修改幕末以来不平等条约的目标。然而,《朴资茅斯条约》承认俄国在库页岛北部的权利,内容远低于一些日本民众期望,爆发了日比谷纵火事件。
俄国的失败,导致发生了1905年俄国革命,使其停止在远东的扩张计划,集中精力在欧洲发展,与法、英等国结盟,最终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至1917年经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被推翻,成立了苏俄。
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盟,企图遏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企图。但是英国并不愿卷入日俄战争之中,以免引发全球性的连锁效应。若英国帮助日本,则法国很有可能在同盟的要求下支持俄国。而英俄如果发生冲突,其范围不可能只限于远东,必然会扩及全世界。英国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再次怂恿日本赶走占据中国胶州湾的德国人。致使日本在远东的势力疯狂膨胀,最终威胁到英国本身的利益。 1920-1930年代,英国在远东的霸主地位急剧衰落。英国驻东亚的军队最终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军队彻底击败,退出远东。
当时中国各报章纷纷称颂日本战胜俄国,开黄种人战胜白种人先例。但居住于满洲的本地人亦有辩证观点,「日胜何喜,俄败何欣(《何日醒》/《快猛醒》)」。清政府对于这场在自己本土上的战争表示中立,而战争中大量满洲地区平民遇难,这使得中国的偏激分子认定看清政府的无能,决心变法或革命。中国并和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同意按日俄《朴资茅斯》调约第五款及第六款,让日本继承俄国权,同意将俄国在旅顺﹑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财产和煤矿转让给日本。合约正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寄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日俄战争6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关东军可驻扎在东清铁路南段的铁路地内,造成1928年炸死军阀张作霖的原因,使其子张学良于1928年易帜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李氏朝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1897年独立为大韩帝国。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与韩国签定第一次日韩协约,韩国任用日本政府推荐财政及外交顾问。 1905年日本与俄国议和后,俄国承认日本政府对韩国的指导及监督权,日本随即与韩国签定第2次日韩协约,将韩国的外交权移转给日本,使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并设立统监府,1909年签定第三次日韩协约,取得韩国内政权并解散韩国军队,并于1910年遭日本合并。
台湾当时为台湾日治时期,1904年日俄战争开打时,日本共发行了五次国债以支付庞大军费,台湾居民的被迫(有争议)贡献了将近90万元的国债,相当于国债总额的1 /5,1905年俄国波罗地海舰队从欧洲经印度洋开往远东,台湾及澎湖实施史上的第一次戒严(1905年5月13日-7月7日)。战争中,台湾总督府总督儿玉源太郎升为大将并调职任满洲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为战场总指挥。1906年奉调回国,任命任职中国东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创立委员长」,上任后制定对中国东北移民50万的计画,以日化满州地区。而战争结束后原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1906年转任「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首任总裁(1906年—1908年)。
目前,在旅顺地区仍保留众多的日俄战争遗迹开放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