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南征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过程

南人叛变

章武三年,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同年(刘禅登极改元建兴)夏天,益州郡统帅雍闿听到刘备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不久,雍闿杀死建宁太守正昂,缚走张裔到东吴,正式与蜀汉决裂。越巂酋长高定响应,杀死郡中将领焦璜,自封为王,率军北上攻打新道县,但被李严率犍为的救援军打败,退回南方。

而当时东吴未与蜀汉和好,便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并派刘阐到交州边境,准备接管益州郡。雍闿率军要入永昌城,永昌因此与蜀地断绝联系,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领吏士死守永昌,敌军虽不断在城中散播谣言,但吕凯仍坚持不降,城中士民亦信任吕凯,令雍闿不能进城。而牂柯太守朱褒知道消息后,亦显得十分暴横、放纵。

蜀汉对策

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国家刚逝去君主,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派邓芝、陈震和东吴修好,及遣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作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另一方面,又派李严虽写上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但雍闿却只回一书说:「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三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那个。」信中显得十分傲慢。

颀行到达牂柯后,立刻收押郡中主簿,准备查明事实。朱褒便乘机杀害颀行发难,加入叛军,龚禄亦被高定所害。当时,有夷人不服从雍闿,雍闿便派为当地人所信服的孟获游说各夷部酋长叟:「官府想要黑狗三百头,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还要螨脑三�、三丈长的断木(斲木)三千根,你们拿得出吗?」(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而其断木(斲木)因十分坚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长)。夷人便相信孟获,对蜀汉大感气愤,加入叛军。

平叛之战

建兴三年三月,参军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大方针,诸葛亮亦接纳此言,他便率军从水路由安上到越巂进入南中,又派马忠进攻牂柯郡、李恢由平夷攻向建宁郡。

李恢军行至昆明,被敌军围攻。当时李恢兵少于敌人一倍,又未得到诸葛亮军消息,便对南人说:「官兵粮草将尽,想谋划退还,不过我们曾责骂过守地乡里,就算现在能回军,亦不能回到北方,所以想回来与你们等人一起谋反,所以就诚实相告。」南人相信他,围困开始松懈。就在此时,汉军突然出击,大破敌军。李恢率军南至盘江,东接牂牁郡

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军在南行途中,雍闿已被高定部曲所杀,大军到达后数战皆胜,斩杀高定。与其他两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收纳雍闿部众的孟获。

打败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生擒他。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下一次必定胜利了。」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要孟获心服口服。只是一笑,将他放走。经过七次擒纵,诸葛亮仍想继续放走孟获。孟获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不再离去,孟获说:『诸葛公有神威,南人不会再反叛了。「大军便移到滇池,蜀军成功平定南中,至十二月回到成都。

结果

南中已平定,东吴刘阐亦从交州回到吴国,打消接管的念头。而诸葛亮则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云南、兴古,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认为这有三不易

最后,诸葛亮平衡各条件,决定达至「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任李恢为建宁太守、吕凯为云南太守,又收降爨习、孟琰等,与孟获一起授予官职,笼络南人。只有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蜀汉亦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南人的小规模叛变虽然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南中却相对平稳,而多次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参战人物

  • 蜀汉
    • 诸葛亮
      • 马忠
      • 李恢
      • 吕凯
      • 王伉
      • 王士(王甫从兄)
      • 龚禄(为越嶲太守,随军南征,为蛮夷所害)
      • 龚衡(为益州太守,随军南征,为蛮夷所害)
  • 南中叛军
    • 雍闿(战死)
    • 朱褒(战死)
    • 高定(战死)
    • 孟获(投降)

民间艺术

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中,分别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抗天兵蛮王初受执」至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都是描写此战。不过当中的情节都是虚构,如将孟获奉为蛮王;雍闿、朱褒、高定三人是孟获之下;七擒孟获正史中没有说明,但小说却加以创造;而当中大多数南中人物,如鄂焕、祝融夫人、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赵云、魏延亦并无参战。

争议

七擒孟获一词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出现,《三国志》却没有,所以一直有质疑指此事只是虚构。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将七擒孟获载入书中,而且与《三国志》没有冲突或出现史料上的错误,又有二重史料,所以大部份学者都相信七擒孟获。亦有指云南一带有孟获七擒诸葛亮的说法[1],不过此说法对历史事实有所矛盾,如孟获是七擒诸葛亮,诸葛亮又如何平定南中及推行多种治南措施,所以多是以讹传讹,或提高部落声望的说法。

传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参考资料

注释

  1. ^ 诸葛亮七擒孟获:孟本地人觉得丢脸偷偷架空历史 200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