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近郊,始建于隋炀帝时期,时称东都或东京。历经了隋、唐、五代和北宋,前后沿用500余年。2010年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故于汉魏洛阳城西南方向设计兴建新都洛阳城,新都城大体仿隋大兴(长安)城旧例,先后修建宫城、皇城及郭城。并在郭城南面设五坊,其东北开三坊。同时又在隋大兴(长安)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宫城,皇城修建于城市最高区域的西北边,同时设立重城、东城,以加强防御功能。开丰都、通远、大同三市,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了工商业的需求。隋唐洛阳城平面相近方形,周长27公里余,南边、东面各创三门,北建二门,西墙无门,合八门。及至唐代,改丰都、通远,大同三市为南市、北市和西市。唐高宗干封二年(667年)于皇城西南筑上阳宫,提升了宫城的使用价值。除上阳宫为唐朝新修建筑外,其他洛阳城建筑基本上继承隋代旧制,沿用不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