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俄语: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中国和俄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为维护文化资产现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背景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俄国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1652年(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康熙帝于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于5月22日从瑷珲起兵5,000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签约

两国在雅克萨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后于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俄罗斯全权代表陆军大将费耀多罗·戈洛文伯爵和清政府全权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国舅佟国纲在尼布楚(现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定的边界条约,内容为:

  1. 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2. 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3. 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 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 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6. 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根据此条约,俄国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两国边界,但没有确定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跪九叩礼,康熙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3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重新划分了大部分东部边界,加上尼布楚条约原先划定的以额尔古纳河为界的部分,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评价

中国称此条约为「清朝做了让步的平等条约」,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则称此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声称俄罗斯在《瑷珲条约》中收复了在《尼布楚条约》中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1]

小说虚构情节

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对《尼布楚条约》亦有不少落墨,杜撰为主人翁韦小宝与俄国谈判时,仿效周瑜设计蒋干的反间计,开天剎价落地还钱的成果。

注释

  1. ^ 《关于中苏边界问题》,中文版第75-83页,113-114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