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

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东亚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嫁给藩属国或地位较低的「番邦」君主以示两国友好,是政治婚姻。在传统华夷思想中一般专指中原王朝把公主嫁给其藩属国册封国的君主或王族或以小中华自居的政权把公主或宗女嫁给「外夷」(非汉化政权),并赠予外夷布帛、粮食等,确立臣属关系。在非统一时期各个自认为华夏政权、地位相若的小国互相联姻则不属和亲。

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祖刘邦,和亲从此以后发展成为对外政策,和亲之举不绝于书。中国历代和亲有自愿也有被迫。比如汉朝王昭君自愿请命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而唐肃宗则哭泣地将皇女宁国公主献给回纥英武威远可汗。和亲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1] 文成公主出嫁土蕃成功铸造了当时唐与土蕃友好关系。但嫁给契丹的静乐公主,却被契丹杀死。

历史

中国

特例

作为历史上的特别的例子,唐武则天称周帝时期,曾派亲王至突厥王庭迎娶突厥公主,亦曰「和亲」: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突厥可汗默啜大败唐军,提出和亲。武则天让大臣们商议此事,李峤[2]、张柬之等[3]以为不可,但杨再思[4]、郭元振[5]等以国力不足、离间突厥为由,建议允诺,武则天最终采取了他们的意见。同年六月甲午,武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阎知微[6]、杨齐庄[7]随行,携金帛巨亿以送。默啜以武廷秀非李唐皇族、门第配不上突厥可汗女为由,杀副使,扣留武延秀[8],此次和亲失败。[9]

南北朝时期小国林立,常常互相联姻,也有迎娶北方少数民族的公主。北周曾有一位突厥皇后。北周之灭北齐,得到突厥的默许甚至支持。北齐也迎娶过柔然公主,不过和亲效果没这么大。北周取代西魏前,傀儡皇帝元宝炬也娶过柔然皇后。

朝鲜

朝鲜王朝时期,朝鲜仁祖为免被清朝入侵,封宗室李恺胤之女李爱淑为义顺公主,以及把另一宗室女李氏嫁给多尔衮,原为锦林令的李恺胤亦被晋封为锦林君。

越南

越南陈朝时,陈英宗把皇妹玄珍公主嫁给占城王制旻为妃。广南国王阮熙宗有两位封公女的女儿和亲,一女阮氏玉姱嫁给占城,另一女阮氏玉万嫁给真腊国王吉·哲塔二世

例外

另外,唐太宗曾将公主下嫁给已经内附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社尔等少数民族首领,虽然也是中原皇族与外族元首通婚,但因为这些外族已经内附,一般不被当作是和亲。

参考文献

  1. ^ [1] 古代和亲利弊论
  2. ^ 李峤(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郎):「戎狄贪而无信,此所谓『藉寇兵资资粮』也,不如治兵以备之。」
  3. ^ 凤阁舍人张柬之言「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之女者,且以淮王往,默啜未必厌之。」……出张柬之为合州刺史。
  4. ^ 中书侍郎
  5. ^ 右武卫胄曹参军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郎郭元振上言:「突厥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可汗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若国家岌发和亲使,可汗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心怨单于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大举其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
  6. ^ 阎知微以豹韬卫大将军摄春官尚书
  7. ^ 杨齐庄以右武卫郎将摄司宾卿
  8. ^ 默啜以武廷秀非帝子,意唐轻我,遂大怒。杀副使、监察御史裴怀古,拘武延秀不还。致书武则天:「一、是前时所给谷种,俱系蒸熟,布种不生。二、是金银器多系伪劣,并非真物。三、是突厥可汗,曾赏给中使等绯紫,俱被武氏剥夺。四、是彩帛统系疏恶。五、是突厥可汗贵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
  9. ^ 武延秀后被放归唐朝,尚唐中宗女安乐公主,官太常卿。唐中宗景云元年六月,壬午,中宗崩,韦后欲效则天故事。相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