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是指北宋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并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和几乎全部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万首都平民的重大战争及灾难。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需将本来献给辽的岁币转献金,而辽的其余国土亦归金。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战斗力虚弱,国库空虚。宋廷要求金人履行盟约,交回燕云十六州,但金人反指宋人没有把攻打燕京的条件执行,结果宋则用更多的钱物将燕云十六州买回。
此后北宋朝廷内部权斗激烈:王黼以赎回燕京有功而权势日盛,与太子赵桓不和,阴谋策划立郓王赵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彦和蔡攸结党排斥王黼,御史中丞何㮚也弹劾王黼「奸邪专横」,王黼于是罢相。这时朱勔力劝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写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为太师总领政事,具体事务由其子蔡绦把持。白时中为左相太宰、李邦彦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
1123年七月前辽国将领、金平州(今河北卢龙县)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八月,金国倾向与宋和好的完颜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筹划攻宋。1125年四月,童贯、蔡攸又与白时中、李邦彦等排斥蔡绦。蔡京再度免官,童贯封郡王,蔡攸加太保。八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斡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即宣和合约)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没有完颜宗望顺利。天会三年十二月庚子日(阳历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戊申日(阳历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县),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1月31日,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完颜宗望军南下,宋徽宗忙罢除花石纲和内外制造局。宋军参议官宇文虚中曾上书指朝廷失策,用童贯、王黼为主帅是用错了人,预言「将有纳侮自焚之祸」,多次建策防边,王黼却不理。这时,宋徽宗问计于宇文虚中。宇文虚中认为只有先下诏罪己,改革弊政,来挽回人心。徽宗要宇文虚中和吴敏起草诏书悔过,号召各地驻军勤王入援京师,其中主要是召西军(宋朝征防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熙河经略使姚古、秦凤经略使种师中领兵入援。完颜宗望军侵入中山府时,徽宗又想弃开封南逃。给事中吴敏当时是主战派(后变为投降派),竭力反对逃跑,推荐太常少卿李纲守城。李纲奏上「御戎」五策,又劝徽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建议徽宗退位,「收将士心」。徽宗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十二月,太子赵桓即位,成为宋钦宗,改明年年号为「靖康」。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
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就连夜向南逃。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蔡京也以「扈从」为名带领家人逃到拱州。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说「六贼异名同罪」应该处死,「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钦宗于是罢免王黼。吴敏、李纲请斩王黼,开封府尹聂昌派武士斩王黼首。李彦、梁师成赐死。蔡京、童贯在亳州被贬官流放。蔡京在流放途中死于潭州,钦宗派监察御史斩童贯。九月,朱勔和蔡攸、蔡翛三人被流放,都在流放地处斩。蔡绦也被流放,病死。
宋钦宗在正月初三日徽宗南逃后立即下诏亲征,命门下侍郎吴敏为亲征行营副使,显谟阁直学士、开封府尹聂昌,兵部侍郎李纲为行营使司参谋官。第二天,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投降派即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出奔襄阳府、邓州。李纲得知马上上殿面议反对:「今日之计,莫如整厉士马,声言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钦宗问:「谁能将兵?」李纲说这应该是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的职责。白时中反诘问李纲莫非能领兵出战,李纲回答:「倘使治军,愿以死报。」宋钦宗于是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以同知枢密院李梲为副,聂昌为随军转运使,领兵守城。可是第三天早晨入朝,宋钦宗又被投降派说动,准备出发南逃,李纲又说服钦宗留下,并传旨说:「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钦宗登上宣德门,由吴敏、李纲向门楼前的百官将士们宣布,决心固守保卫东京。白时中被罢免,公议称快,李邦彦、张邦昌递进为相,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
李纲用百步法分兵备御,四壁城墙每一壁用正规军一万二千人;又编马步军前后左右中四万人,每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派前军守护东水门外的粮仓,后军守护东门外樊家冈。又装备各种防守的武器、工具。四日之内,战守设施大致准备妥当。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梲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珪所致。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1]「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此时已转为讨好金军的主和派)、唐恪(què)、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2]。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倒,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第一阶段,西路完颜宗翰八月庚戌(阳历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今在山西),9月21日克太原。东路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东路完颜宗望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又被完颜宗望抢了先。
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
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及宗室蒙尘。
《靖康稗史笺证》对这次事件所记很详细,书中所记因为非常耻辱,正史多无法记载,故参考价值颇高。其中《瓮中人语》记载: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宝寺火。二十五日,虏索国子监书出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金兵围攻陷汴京前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除金银财物之外,大量掳掠宋朝官员和百姓,其中女性尤多。金人特意索要「女童六百人」,却没索要男童。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德刘皇后家、蓝从家、孟家,沿烧数千间。斡离不(完颜宗望)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
据《南征录汇》载:靖康元年十二月初十,宋臣「吴幵、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金军守城千户陆笃诜杀死其兄尚富皂,原因是尚富皂「踞大宅,淫及陆(笃诜)所掠女」」。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原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4]、王妃[5] 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6] 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7] 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自正月二十五日,开封府津送人物络绎入寨,妇女上自嫔御,下及乐户,数逾五千,皆选择盛装而出。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国相(完颜宗翰)自取数十人,诸将自谋克以上各赐数人,谋克以下间赐一二人。」次月五日夜,完颜宗翰宴请手下将领,令宫嫔换装侍酒,不从者即处死,当时有郑氏、徐氏、吕氏抗命不从,被斩杀,又将一女以箭镞贯穿喉咙杀死,又有「烈女张氏、曹氏抗二太子(完颜宗望)意,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初七日,王妃、帝姬入寨,太子指以为鉴,人人乞命。」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统计竟有11635人。
《呻吟语》载:「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
靖康稗史笺证引《金图经》载:「燕人闻宋俘至(燕山府,今北京),喧嚷已匝月。及是,大王眷属,下逮戚族男女咸集,如覩异宝,且与后妃等行抱见礼申敬。汉妇不习,惶窘万状。」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岳飞在《满江红》[8] 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所谓「靖康耻」之后,中国即耻于议和。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卢象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9],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末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后来后金满族第一大姓「伊尔根觉罗」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伊尔根」,满语「民」的意思。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