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方孔钱币

中亚方孔钱币,是公元3世纪上半叶至10世纪之间在中亚所铸造的地方货币,这些货币与从东亚输入来的或在中亚发行的货币不同,都是以异文或异、汉文并用作为钱文,采用中国圆形方孔钱币样式,不以通流于中、西亚等西方圆形无孔钱币作为币形。

圜钱

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在商朝遗址中已有铜贝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刀、布、蚁鼻钱等多种多样铜币形状问世。

圜钱最初在魏国出现,目前以魏武侯(前395年—前370年在位)所铸造的共、垣字圜形圆孔铜币为最早。圜钱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它的造型简洁,形状统一,绳索一串又便于数数和携带,手感宜人,因此在战国七国之中除了韩国和楚国,在赵、秦、齐、燕各国都普遍铸引了圜钱,西周、东周周王畿在灭亡前夕也铸过圜钱。早期的圜钱钱文均为地名,如垣(今山西垣曲东南)、共(今河南辉县)为魏邑,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于前336年开始铸币和「一两」的问世钱面才不铸地名,而以重量作为面文,秦国货币以两、甾为单位。圆形方孔钱在秦国引入魏国的圜钱不久后形成,即秦「半两」,1980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的前306年M50战国墓出土的7枚半两钱,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半两标本。近年,在甘肃陇南文县铁炉沟还出土了罕见铁质半两。这种方孔钱在秦国的东征下,也为齐、燕末年采用并铸成货币替代刀币使用。秦统一天下后,实行货币一致性,以半两作为当时的国家铜币,废除之前各种各样的铜币形状,此后直到1909年「宣统通宝」的问世,中国以方孔作为币形的铜币未有改变。

前4世纪上半叶至前3世纪末出土的圆钱 
穿 单位 铸行时间 钱文


(12
克)
前395年
—前240年
共即共邑,今河南辉县,前240年为秦所占据,
屯为重大精美之义,赤金指铜
共屯赤金
垣邑,今山西垣曲东南,前289年为秦所占据
前361年
—前328年
桼垣一釿 桼垣或作桼寰,今陕西富县附近,
前328年为秦所占据,一釿为单位。
桼寰一釿
不详 半釿 半釿为半个一釿圜钱之义
襄阴 襄阴,今山西芮城北
前361年
—前313年
离石 离石和蔺,均今山西离石附近,
前328年—前313年为秦所占据
不详 广平 广平,今河北曲周北

西
不详 安臧 安臧为吉语,为安定库藏之义
前250年
左右
西周 西周、东周为前367年从周王畿分裂
出来的小公国,分别位于今河南洛阳西工王城公园
和河南巩义西,前256年和前249年为秦所灭
东周

(15.
625
克)

(3.
91
克)
前336年
—前306年
一两 一两为单位名,为24铢

前306年
—前118年
半两 半两或作半瞏,指半两之义
半瞏
前293年
—前271年
两甾 襄为秦相魏冉封邑,今河南邓州东南,
两甾或二甾乃12铢,即半两
襄二甾
前251年
—前235年
文信 文信,秦相吕不韦封号
长安 长安,秦始皇弟长安君封号
前279年
—前254年
賹六化 賹为单位,
化通作货本是齐、燕刀币的通称
賹四化
賹化
前226年
—前221年
明四 明为燕国刀币的名称
明化
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