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胥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经政府批准兴建使用的铁路。由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矿务公司修建。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溏口,但为朝廷反对。胥各庄至北塘口一段改以运河运输。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因地势不能建运河,在李鸿章力争下最终获得批准兴建铁路,但被限制不能行驶蒸气机车,车辆只能以骡马拖曳。铁路于1881年6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全长约10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轨重每米15公斤,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
为把唐胥铁路延伸到芦台,李鸿章在开平矿务局下设运煤铁路公司,为中国首家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命伍廷芳、吴炽昌主持。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醇亲王奕譞奏准把唐胥铁路向东再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李鸿章为了修筑这些铁路,将开平运煤铁路公司改名为中国铁路公司,仍由伍廷芳、吴炽昌主持,金达为技师,承建津沽等铁路。铁路的南段在1887年获准延长至天津,在1888年8月通车。北段则获准延至山海关,于1893年通车;唐胥铁路亦改称「津榆路」。之后「中国铁路公司」改组为「铁路总公司」,负责兴建关内外铁路。津榆路日后逐步发展成目前的京沈铁路。
唐胥铁路不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为英国人未得政府同意,采用欺骗和蒙混手段,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的名义修建的,后被购回拆除,在二十年后再被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