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或称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有段时间为当时各国军事家评论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可是在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1875年5月30日,清政府谕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蚊子船。
1879年,向英国订造撞击巡洋舰扬威、超勇。
1880年,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卫两地修建海军基地。超勇、扬威由中国海军军官驾驶下回国。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成立,醇亲王奕譞为海军大臣,着力建设海军。李鸿章委托驻外公使许景澄、曾纪泽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定远、镇远二舰回国,被日本视为威胁。
1888年1月29日,平远在中国(清朝)福州船政局下水。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海军章程》。
1891年,户部上奏停止购买海军军械三年。至此以后,北洋海军未能新增一炮一舰。时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不少旧舰又过量使用,部份应进行之改造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施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重创,没有沉没的军舰全体投降。
1906年,清政府成立海军部。
1909年,北洋水师与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合并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
船名 | 船式 | 吨数 | 马力 | 速力 | 炮数 | 主炮口径 | 管带 | 船员 | 下水年份 | 结局 | 图片 | |
---|---|---|---|---|---|---|---|---|---|---|---|---|
铁甲舰 | ||||||||||||
定远 | 铁甲舰 | 7220 | 6200 | 14.5 | 22 | 4门305mm | 刘步蟾 | 330 | 光绪八年1882年 | 1895年自毁殉国于刘公岛中 | ![]() |
|
镇远 | 铁甲舰 | 7220 | 7200 | 15.4 | 22 | 4门305mm | 林泰曾 杨用霖 |
330 | 光绪八年1882年 | 1895年被俘刘公岛中 | ![]() |
|
巡洋舰 | ||||||||||||
经远 | 装甲巡洋舰 | 2900 | 5000 | 16 | 14 | 2门210mm | 林永升 | 202 | 光绪十三年1887年 | 1894年沉于黄海 | ![]() |
|
来远 | 装甲巡洋舰 | 2900 | 5000 | 16 | 14 | 2门210mm | 邱宝仁 | 202 | 光绪十三年1887年 | 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战沉 | ||
致远 | 穹甲巡洋舰 | 2300 | 5500 | 18.0 | 23 | 3门210mm | 邓世昌 | 202 | 光绪十二年1886年 | 1894年黄海海战中战沉 | ||
靖远 | 穹甲巡洋舰 | 2300 | 5500 | 18.0 | 23 | 3门210mm | 叶祖珪 | 202 | 光绪十二年1886年 | 1895年威海保卫战中战沉 | ![]() |
|
济远 | 穹甲巡洋舰 | 2300 | 2800 | 16.5 | 23 | 2门210mm | 方伯谦 林国祥 |
202 | 光绪九年1883年 |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 ![]() |
|
平远 | 海防巡洋舰 | 2640 | 2400 | 10.5 | 10 | 1门260mm | 李和 | 145 | 光绪十四年1888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超勇 | 撞击巡洋舰 | 1350 | 2400 | 15.0 | 18 | 2门10吋 | 黄建勋 | 130 | 光绪七年1881年 | 1894年被击沉于黄海 | ![]() |
|
扬威 | 撞击巡洋舰 | 1350 | 2400 | 15.5 | 18 | 2门10吋 | 林履中 | 130 | 光绪七年1881年 | 1894年烧毁于黄海 | ||
广甲 | 无防护巡洋舰 | 1300 | 1600 | 14.2 | 11 | 3门150mm | 吴敬荣 | 145 | 光绪十三年1887年 | 1894年沉于大连湾 | ![]() |
|
广乙 | 鱼雷巡洋舰 | 1,000 | 2,400 | 16.5 | 11 | 3门120mm | 林国祥 | 110 | 光绪十七年1891年 | 1894年战沉于丰岛附近海域 | ||
广丙 | 鱼雷巡洋舰 | 1,000 | 2,400 | 16.5 | 11 | 2门120mm 1门150mm |
程璧光 | 110 | 光绪十七年1891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炮舰 | ||||||||||||
镇东 | 炮艇 | 430 | 350 | 8.0 | 5 | 1门11吋 | 陈镇培 | 55 | 光绪五年1879年 |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 ![]() |
|
镇南 | 炮艇 | 430 | 350 | 8.0 | 5 | 1门11吋 | 蓝建枢 | 55 | 光绪五年1879年 | 1895年威海保卫战失败后被俘 | ||
镇西 | 炮艇 | 430 | 350 | 8.0 | 5 | 1门11吋 | 潘兆培 | 55 | 光绪五年1879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镇北 | 炮艇 | 430 | 350 | 8.0 | 5 | 1门11吋 | 吕文经 | 55 | 光绪五年1879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镇中 | 炮艇 | 440 | 400 | 8.0 | 5 | 1门11吋 | 林文彬 | 55 | 光绪七年1881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镇边 | 炮艇 | 440 | 400 | 8.0 | 5 | 1门11吋 | 黄鸣球 | 55 | 光绪七年1881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
|
练习舰 | ||||||||||||
威远 | 炮舰 | 1268 | 750 | 12.0 | 11 | 1门190mm 6门120mm |
林颖启 | 124 | 光绪三年1877年 | 1895年沉于刘公岛中 | ||
康济 | 炮舰 | 1300 | 750 | 12 | 11 | 萨镇冰 | 124 | 光绪七年1881年 | 1895年降于刘公岛中 | |||
敏捷 | 炮舰 | 700 | 戴伯康 | 60 | 1894年在旅顺被俘 | |||||||
补助舰 | ||||||||||||
镇海 | 炮舰 | 950 | 480 | 9.0 | 10 | 2门160mm | 张炳福 | 100 | 同治十年1871年 | 民国时期除役 | ||
泰安 | 炮舰 | 1258 | 600 | 10.0 | 6 | 6门4英寸 | 98 | 光绪二年1876年 | 1937年自沉于镇海 | |||
操江 | 炮舰 | 950 | 400 | 9.0 | 4 | 4门160mm | 王永发 | 91 | 同治五年1865年 | 1894年被夺于丰岛中 | ![]() |
|
湄云 | 炮舰 | 578 | 400 | 9.0 | 5 | 1门170mm | 吴世泰 | 70 | 同治八年1869年 | 1895年在旅顺被俘 | ||
鱼雷艇 | ||||||||||||
福龙 | 一等鱼雷艇 | 144 | 1,597 | 22.5 | 2 | 2门37mm | 蔡廷干 | 20 | 光绪十二年1886年 | 1895年被夺于刘公岛外 | ||
捷顺 | 布雷艇 | 160 | 15 | 光绪十七年1891年 | 被夺于大连湾 | |||||||
左队一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1,000 | 24 | 2 | 王平 | 28 | |||||
左队二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600 | 19 | 2 | 李仕元 | 28 | |||||
左队三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600 | 19 | 2 | 郑得春 | 28 | |||||
右队一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900 | 18 | 2 | 徐永泰 | 28 | ![]() |
||||
右队二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600 | 18 | 2 | 刘芳圃 | 28 | |||||
右队三号 | 一等鱼雷艇 | 108 | 600 | 18 | 2 | 曹保赏 | 28 | ![]() |
||||
定远一号 | 舰载鱼雷艇 | 15 | 1 | 1895年在阴山附近遇风浪沉默 | ||||||||
定远二号 | 舰载鱼雷艇 | 15 | 1 | 1895年在烟台搁浅,自毁 | ||||||||
镇远一号 | 舰载鱼雷艇 | 15 | 1 | 1895年在烟台搁浅,自毁 | ||||||||
镇远二号 | 舰载鱼雷艇 | 15 | 1 | 1895年与威远碰撞沉于刘公岛 |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舰长称为管带。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
北洋水师继承了晚清军队落后的制度和习气,水师腐败,刘公岛上赌场,妓院数十家,福建人把持着整个舰队日常职能,甚至在战斗中,管带还在岸上嫖妓[1]。
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的说法是取自日本作家小笠原长生《圣将东乡全传》第74页的记载。
1940年田汉在《整建月刊》上发表「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次[须]贺军港入坞。当时任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的东乡平八郎曾经微服视察我济远一周,归来与其海部建议『中国海军可以击灭。』……人家问他怎样成立那样的观察呢?他说:当他视察济远时,对于该舰威力虽亦颇低首,可是细看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主炮者军舰之灵魂。对于军舰灵魂如此亵渎,况在访问邻国之时,可以窥见全军之纪律与士气……」。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书中称﹕「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七月九日,循日本政府之邀请,李鸿章特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舰驶往东京湾正式报聘。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那时恭迎恭送,敬陪末座的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和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就显得灰溜溜了。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但是当东乡应约上中国旗舰『定远』号上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他发现中国水兵在两尊主炮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是何等庄严神圣的武器,而中国水兵竟在炮上晾晒裤子,其藐视武装若此;东乡归语同僚,谓中国海军终不堪一击也。」
2008年,海军史学者陈悦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撰文「北洋海军军舰主炮晾衣说考辨」,通过辨析史料,证明关于北洋海军在火炮上晾晒衣物的说法属于子虚乌有的讹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