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原名鸿基[1]。陕西米脂人。党项族后裔。称帝时以西夏奠基者李继迁为太祖。世居米脂李继迁寨。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父亲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负责照看马匹[2]。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3],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于是就与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4]。
李自成起义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民军。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5]1631年4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明。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逐渐剿灭陕西境内民军。1633年李自成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人关宁铁骑击败山西境内的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次年崇祯七年(1634年)后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围剿汉南农民军。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误走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6]。峡谷之中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为明军所截,「马乏刍多死,弓矢皆脱」,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贿赂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7]。此时陈奇瑜释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抚官将义军遣送回籍,甫出栈道,自成立刻杀安抚官复叛[8][9]。
1635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民军,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10],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因争夺俘虏,李自成与张献忠失和,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安徽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同年四月后金建国改清,六月清军第三次入塞。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抗清。兵部侍郎王家桢继任五省总督,高迎祥等突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为「闯王」[11],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最后歼灭。此举在二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和战不定,卢象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澈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并娶妻生子[12]。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阳)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李自成趁杨嗣昌的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张献忠所部逃出四川,偷袭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去世。
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13],与将士们共享,「发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饥民」[14]。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李自成趁明军惊魂未定之时,长途奔袭,意图攻下河南省城开封。开封守将高名衡、陈永福、王燮、黄澍等人竭力抵抗,农民军受到重创,李自成被箭射伤左目。[15]二月十九日撤兵。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再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开封的「巨商巨族,各送饼千百不等」[16]。次年正月十五日,李自成再次撤军。这一年半之内李自成三围省城开封[17],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围开封,使得开封形成了一座孤城。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18],十六日洪水首先冲开曹门,然后四门皆被冲开,城中平民遇难者甚众。日后李自成部先后杀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李自成部队日益壮大[19]。李自成刻苦简朴,史载「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所为闯王者,躬步拜如常卒,衣帽不异人,故军中亦无识之者」[20]。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崇祯十三年清军围困锦州,洪承畴增援对峙,十四年洪承畴兵败松山,据守松山城。崇祯十五年三月,清军破城,洪承畴降清。11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36万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21],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22]。5月张献忠克武昌,称「大西」王。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党项人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大西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23],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城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24]。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干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燕京之初,兵不满二万[25],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26]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27]。但从二十七日起,大顺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28],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29]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30],「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31]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32]。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33];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34]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35];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36]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37]。
据说李自成入燕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回圈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38],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39]。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彻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击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牺牲。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军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40],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邓州、襄阳[41],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五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地方武装杀死,尸首不知何处[42][43][44],自成战死后,大顺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团练予以报复性打击[45]。《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城。大顺军余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锦推举李自成三弟李自敬为首领。
另说李自成兵败后脱逃,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青城。何璘《书李自成传后》曾记载:「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今湖南省公安县)奔澧(今湖南省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湖南通志》载,何璘号十樵,系宛平举人。在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卫教授孙某所告,谓石门夹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考证,撰写《书李自成传后》一篇,以纠正《明史》李传所记。根据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一书及书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应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门夹山风景区夹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经专家考证奉天玉大和尚即为李自成,并在墓葬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陵园。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石门召开,会上肯定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寺,化名奉天玉,并圆寂于此。
但后来也有文章指称,1979年后通山与石门两地相互争夺李自成安葬地,是经济利益所致,其论据也是以此为目的编造而成。[46]
在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的一处墓葬,被认为是李自成墓,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属咸宁市的通城县亦有一处李自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