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年—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

生平

虽然前任皇帝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址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

在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下,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于是作为废太子孙和长子的孙皓在八月初三被拥立为位帝[1]。孙皓即位后,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尊其母何氏为太后。

据《三国志》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据说他们后悔拥立孙皓,被他知道而被杀) ,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孙皓即位的次年,曹魏的曹奂「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本来打算立刻攻伐东吴,但国内赞成及反对征吴的两派发生纷争,使吴国在这段时期得以苟延残喘。

孙皓曾任用陆逊的族子陆凯为丞相。陆逊次子陆抗亦被孙皓委派镇守西陵等处的边防。两人均是东吴名臣。据正史记载,孙皓曾对两人的直谏有所不满,但因他们世族势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们,但在陆凯死后把陆凯家人放逐。

陆凯、陆抗二人于269年和274年相继去世。吴国失去了两位重臣,政局转坏。不久,西晋内部达成了伐吴的一致意见,遂于279年挥军南下。在西晋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结果280年建业陷落,吴国灭亡,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归晋之后

孙皓归晋之后,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城居住,有一回晋武帝与王济下棋,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其实是消遣在皇帝面前坐姿不正的王济。[2]四年后去世。

称号

史家因孙皓未曾得到庙号,以其登极前封乌程侯称之,或称之吴末帝

家庭

后妃

孙皓的妻子后宫史籍可考者有4位:

子女

可考者36人,姓名可证者4人。

注释

  1. ^ 《吴志》记载于七月即位,而《建康实录》则记载时间,在八月庚寅日。
  2. ^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晋书第42卷。 但资治通鉴记载提出这问题的是贾充,因贾充曾刺杀曹魏皇帝曹髦,用此反讽。 第81卷。
  3. ^ 《晋书·王浚传》:「皓……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云云。
  4. ^ 《晋书·周玘传》:「吴兴人钱璯……自号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孙皓子充,立为吴王……」云云。
  5. ^ 《晋书·元帝纪》:「故归命侯孙皓子璠谋反……」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