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

入关战争,俗称清兵入关,是中国历史上,清朝正式入主中国的开始。在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后的一连串战争。

闯王李自成以农民部队推翻明朝统治,占据京师,是为甲申之变,明思宗上吊自杀。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等流寇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内,在燕京再次即位,并定为帝都。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军残余势力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占据全中国。

在清朝征服全国的过程中,由于作出了逼迫民众剃发易服的命令和大屠杀大掠夺,在南方遭到了汉族等各民族人民的武装抵抗,发生过多次屠杀江南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后记

明末的鼠疫与旱灾在中国盛行,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四川经战争兵火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顺治二年,御史刘明瑛称:「比年以来,烽烟不靖赤地千里,由畿南以及山东,比比皆然。」[1]顺治八年和硕端重亲王形容山西:「田地榛芜,生齿雕耗,……其侥幸如故者十不一二」。湖北「横亩皆焦,……村尽逃亡之屋」[2]。顺治八年,江西巡抚夏一鹗称:「膏腴上亩,土结水枯,极目秋原,草深数尺」[3]

明末清初之际经鼠疫的大爆发和长年旱灾和饥荒,再加上随后的长期战争,包括明末大规模民变和清军的入关,至清初整个中国南北皆成废墟。长年的战争直到顺治末、康熙初年才基本平定下来。康熙帝亲政后,革除弊政,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为后来的康雍干盛世打下了基础。

评价

明清易代时所爆发的入关战争,满族八旗军几不费吹灰之力袭卷整个中国大陆。清人赵烈文曾表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重要战役

参考文献

  1. ^ 《清世祖实录》卷14
  2. ^ 《明清史料》丙编,户部题本
  3. ^ 顺治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江西巡抚夏一鹗题奏,《户部抄档-地丁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