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

刘裕北伐指的是刘裕掌握东晋实权后后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

背景

刘裕在镇压卢遁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为了名正言顺的称帝[1],效仿桓玄发动北伐战争。

灭南燕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率兵自建康出发。沿着水路,渡过长江、淮河、泗水,五月在下邳登陆,行军至琅琊[2]后又自东莞翻过大岘山,与燕兵战于临朐南,刘裕派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秘密绕道到达燕兵背后,偷袭临朐得手。南燕君主慕容超只能前往救援临朐城南的段晖,被追击的晋军重创,南燕十余名大将被杀,慕容超逃往广固,晋军缴获大量战利品[3]晋军围攻广固,慕容超只知消极死守,不发挥自身骑兵多机动性强特点,打击对方粮道以及寻找对方薄弱处实行分割包围歼灭,任由对方就食于本国。于义熙六年正月(410年)被晋军攻破广固,俘虏慕容超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

灭后秦

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在平定了荆扬之争四年后,刘裕开始第二次北伐。晋军分为五路,王镇恶、檀道济部为前锋,自寿阳出发,渡过淮河和淝水直插许昌、洛阳[4].。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籓进攻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进攻武关。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带领水军出石门,自汴河进入黄河,以冀州刺史伍仲德督前锋诸军,开巨野泽入黄河。刘裕率领军驻扎在彭城作为后援。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晋军王镇恶部连克项城,许昌。朱超部开至阳城,沈林子攻克仓桓,王仲德攻克滑台,这四支部队在洛阳会师。秦主姚泓遣越骑校尉阎生帅骑三千救之,武卫将军姚益男将步卒一万助守洛阳,又遣并州牧姚懿南屯陕津,为之声援。但在救援来到之前,洛阳已被晋军攻破,于是援兵回撤。

二月,晋军分兵两路,王镇恶部进军淹池,袭占弘农[5],并到达潼关。另一路檀道济所部攻击蒲坂不克,回师到潼关与王镇恶所部一起进攻潼关,秦军出城迎战被击败,潼关失守。七月,晋军沈田子部攻破武关。八月,刘裕击退骚扰的北魏军,到达潼关。此时,刘裕调整部署,派王镇恶带领水师沿着渭河西进,另一部由沈田子自青泥出发,剩下分成两支,由刘裕和朱超带领进攻定城、蒲坂。王镇恶所部于灞上大破后秦军,杀死后秦镇北将军姚强,恢武将军姚难逃往长安。[6]。沈田子部又于青泥重创秦主姚泓。镇恶又至渭桥击溃姚丕与姚泓所部,猛攻长安得手,秦主姚泓投降,后秦灭亡。

内讧

这年冬天,刘裕心腹刘穆之突然病死,刘裕恐国内生变,不得不返回建康,临行留下其子刘义真镇守关中[7]

关中一向看重王猛,刘裕攻克长安,王猛孙子王镇恶功最多,南人皆惧其自立。沈田子又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回江南,田子及傅弘之屡次告诉裕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答:「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下告诉田子说:「锺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又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这导致了后来的将领不和,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王镇恶被沈田子在傅弘之军营所诱杀,沈田子又被王修所杀。同月,晋军傅弘之所部大破赫连璝于池阳,又破之于寡妇渡,斩获甚众,夏兵乃退。

又王修与刘义真不和,义真听信左右之言,杀死王修,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分裂。十一月,刘义真东归的时候,带了太多财货子女,无法快速离开此地和尽力作战,被赫连璝击溃,关中失守。刘裕精锐部队北府兵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力北伐。

参考出处

  1. ^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变迁,93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
  2.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五年: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
  3.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五年: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余人,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
  4.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 义熙十二年:丁巳,裕发建康,遣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将步军自淮、淝向许、洛
  5. ^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94页,九州出版社,2009年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卷 义熙十三年:王镇恶请帅水军自河入渭以趋长安,裕许之。秦恢武将军姚难自香城引兵而西,镇恶追之;秦主泓自灞上引兵还屯石桥以为之援,镇北将军姚强与难合兵屯泾上以拒镇恶。镇恶使毛德祖进击,破之,强死,难奔长安。
  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卷 义熙十三年: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王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